新闻中心NEWS

UPTATED:2015-04-18 返回列表运营者必须要了解自媒体的兴起历程-指引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之路

2006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特辑的封面与以往不同,并非任何名人照片,而是一个大大的英文单词“YOU”和一台电脑,《时代周刊》对此解释道——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2006年的年度人物就是“你”,互联网上的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
    至此,所谓的“自媒体”,进入日益兴盛的告诉轨道。下一次修改《现代汉语词典》,恐怕这一新生词汇必须列入增补了。
     【什么是“自媒体”?】
 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 as a way to begin to understand how ordinary citizens,empowered by digital technologies that connect knowledge throughout the globe,are contributing to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ir own truths,their own kind of news”.
(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把知识联系起来之后,公民能够提供或参与提供他们知道的真相、他们发现的新闻。)
    国内也有媒体专家定义过“自媒体”:“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比如邮件、手机、博客等,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个体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称为自媒体。”
定义总是比较宏观比较理性化,说成大白话就是:普通民众定期或者不定期编辑、制作、传播的信息。其编辑主张凸显个人化;其制作手段五花八门;其传播渠道主要是网络。
媒体专家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至少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一,个人化与平民化;二,门槛低,运作简单;三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四,良莠不齐;五,可信度低;六,相关法律不健全。这些总结言简意赅,与我们看到的完全一致。
     【中国日报定义“自媒体”?】
《中国日报》的报道:
“We live in the era of We-Media, which means everyone can create new words and make them popular through BBS or micro blogs,” said Li Yuming, the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vice-president of the commission.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说:“我们正处在‘自媒体时代’,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新词 ,通过论坛或者微博使之流行起来。”
文中的We-Media就是指“自媒体”。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也叫“个人媒体”,包括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Blog(博客)和micro blog/weibo(微博),podcasting(播客),groupmessage(手机群发)等。尤其是在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类社区里,信息播被无限放大。
We-Media时代,人们传播的大多是grassroots journalism(草根新闻)。曾经有学者将这股热潮描述为“全民DIY”。相对于传统媒体的macrocontent(巨内容)而言,自媒体创造的常属于microcontent(微内容)。
【博客——“自媒体”的主要形式之一】
    全球范围来说,目前自媒体的主要形式是博客,播客,BBS,SNS,个人空间等等,其中以博客的诞生,发展,成熟最为典型。
    具体到中国,大约2000年博客悄然进入中国。2003年前后,blogcn等几家网站的博客已是暗流涌动,渐成气候。
    2005年,原来并不看好的博客业务的国内几大门户网站,仿佛一夜之间认清这一巨大潜力股的价值,悉数加入博客阵营。从此博客盛极一时。
    一时间,各种聚会似乎变成了博友聚会。介绍人物时,有了“著名播客”这么个头衔。一个出名博客,每天单日访问量可以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如此传播效率,迅速引起一些广告商的关注,开始向博客投放广告。也正因此,有人干脆辞了工作,专门靠写博客维持生计。
    博客的主题很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无所不包,比传统媒体的分工细致万倍。但也正如传统媒体曾经的生存状态一样,绝大多数的博客都是默默无闻,真正能有发行量的博客,屈指可数。
    在我国,博客的最成功者,无疑是演员徐静蕾,她的博客访问量曾长期高居全国博客榜首。进而徐静蕾以自己博客的超大访问量为基础,向前推进到创办电子杂志《开啦》,定期出版,从内容到形式,彻底改变为一份地地道道的“自媒体”,取得巨大成功。
    2009年开始,博客的“升级版”——“微博”又开始大行其道,各大门户网站又纷纷将资金,人力由博客事业抽调到微博上面,新一轮的微博大战顿时硝烟弥漫。有趣的是,又是一位女演员姚晨,在这轮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了粉丝最多的微博客。
【中国特色的“自媒体”】
     我国特殊的媒体发展史,以及特殊的生存状态,造就了“自媒体”在中国独具特色:在重视网络传播的同时,更加重视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我国媒体管理一向执行审批制度,这使得很多人对“正统”格外重视,对传统媒体有特殊情结,比如,中国文人之间曾经流传过一句话:没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过书的,就不算真正的作家,这话的潜台词是,哪怕在其他正规出版社出书,都不算了最正统,何况网络传播。
     这一情结的结果,是“自媒体”一旦在网络环境得到成功,就会迅速向传统媒体靠拢,去赢得那种正统感。
     当然,更大的原因在于利益。网络环境的混乱,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自媒体单靠网络传播无法保障利益;而相较而言,传统媒体毕竟可以有部分保障。因此,像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这些年轻有为、致力于自媒体的创建者来说,最后选择的并非是网上电子刊物,而是传统的纸质书刊。
     《最小说》系列、《鲤》系列,以及韩寒的《独唱团》从内容上看都是典型的“自媒体”,又完全是一本传统媒体。从这意义上而言,这些“自媒体”的创作俑者,应该称作“独立出版人”更准确,只是在我国目前的特殊环境下,“独立出版”这一概念的危险系数较高,因此,无论他们自己,还是喜欢他们的读者,都含糊其辞。这些“自媒体”,眼下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创阶段,有着种种不顺,以及不尽如人意之处;不过他们无一例外,都具备了“自媒体”最核心的一个“自”字——即个人化,这是最宝贵的一点,因此有理由期待他们未来的腾飞。